习见锉蛤

Lima vulgaris   Link
   

  11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贝壳中等大小,壳质较坚厚,略呈三角形或卵圆形。壳背缘直、短;腹缘呈圆形,前缘略直,后缘斜而较圆,左右两壳顶分离;壳顶较尖凸,位于背缘中部,壳顶前方和后方具有耳状突起。一般前耳较小,后耳较大,均呈三角形,无明显的足丝孔;只两壳关闭时,腹缘足丝孔略显,背缘微具狭缝。壳表呈白色,有的略带土黄色,具有自壳顶达腹缘的显著的放射肋18—2O条,每条肋上有排列整齐而翘起的鳞片,一般鳞片在壳顶部常被磨损,也较小;在近壳缘处极明显。贝壳内面呈白色具光泽,有与壳面相应的肋纹;闭壳肌痕呈圆形,略显。两壳顶间具有三角形的平面,平面中间为三角形的韧带槽;韧带呈褐色,位于槽中,铰合部无齿,仅在韧带槽两侧的耳上有数枚小突起。软体部 外套为简单型,无水管。外套壁薄,半透明,外套缘较厚,有数排较发达的触手。闭壳肌大,呈椭圆形,位于体中部或中上方后缘。后足丝收缩肌圆形,位于后闭壳肌的腹面;前收足肌退化,只留一点小痕迹。鳃较发达,两片鳃叶较大,呈半圆形。足细长,呈蠕虫状,足的前端膨大。足丝细,较发达。
测量
壳长(mm) 壳高(mm) 壳宽(mm)
1 38 53 20
2 30 42 18
3 26 36 16

大小
生物学

暖水性种,多栖息在低潮线附近至潮线下50m左右的浅水水域。营附着生活,它以发达的足丝附着在泥质沙底的岩石或珊瑚礁间。

生境信息

暖水性种,多栖息在低潮线附近至潮线下50m左右的浅水水域。营附着生活,它以发达的足丝附着在泥质沙底的岩石或珊瑚礁间。

海拔范围
国内分布

台湾台北、澎湖,广东宝安、南澳、硇洲岛,海南三业、新村,广西涠
洲岛,南沙群岛(分布图25)

经济意义

肉质部肥美,可食用。外套缘及外套触手等,色彩鲜艳,极为美丽,可供人们观赏。


经济用途

肉质部肥美,可食用。外套缘及外套触手等,色彩鲜艳,极为美丽,可供人们观赏。